中医养生《国学智慧·黄帝内经》

“研究物质的是科学,研究能量的是道学,研究信息的是神学,我们学好黄帝内经,也不要排斥西医……” 12月25-26日,《国学智慧·黄帝内经》主题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省中医科学院召开。本次活动特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、广东省长征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、广州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何静江教授做主题演讲。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,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罗建,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行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何开鑫,安华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圣保以及全省中医、国学爱好者在线上线下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。

据悉,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”以及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思想,加深对《黄帝内经》的学术研究,促进《黄帝内经》的学术交流,大力弘扬国学文化,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的交流与合作,推动人民健康和谐发展,实现新时代人民健康,持续聚集强大的整体力量传承为医之要,上以治民的精神,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特举办此次学术交流会。

王笳在学术交流会致辞中指出,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医药的底蕴是文化,思维是哲学,临床是技术。实践表明,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,立足根基,挖掘精华,保持特色,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、生生不息。

理解中医药有“道”和“术”两个层面。道,即中医药的理论、理念、法则,诸如“上工治未病”、“辨症施治”以及关于中药材药性、药理的研究、判断,都属于道的范畴;术,是方式方法,是技术实施和产品运用,比如不同症状的推拿手法、各类灸法以及不同症状、体质患者的用药配伍、组方,都属于术的范畴。道指引术,术承载道,道与术紧密结合,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。《黄帝内经》是现存最早的中医药经典,它以人的健康和疾病为中心,初步构建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;它通过大量社会经济、生活方式、社会心理、地位变迁和风土习俗等与疾病关系的记载,成为中医药文化的“本”与“源”。

换届以后的信息学会,制定了《五年工作规划》,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列为工作重点,通过举办学术活动、科普宣讲等方式,弘扬中医药的本体观、价值观、道德观和思维方式,真正做到“传承不泥古、创新不离宗”。

何静江从《黄帝内经》理论精神:脏象学说、病机学说、诊法学说、治则学说;《黄帝内经》的学术思想:《黄帝内经》入门、国学文化篇、神的起源篇、中医文化篇、五行养生篇等方面为大家带来知识丰富、眼界开阔的《国学智慧·黄帝内经》国学知识。

此次学术交流会由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主办,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教育培训分会(筹)、静江书院四川分院、四川德和艺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,成都安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协办。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。